•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17

    主演:邓超,彭于晏,赵丽颖,董子健,金士杰,易小星,张本煜,李荣浩,高华阳,李淳,孙伊涵,熊黎,李春嫒,潘米,小马达,金毛期期,孙启恒,孙强,彭菲茗,贾川西,张国庆,程诚,白珞力,方励,郭佳杰,冷海铭 

    导演:韩寒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乘风破浪 剧照 NO.1乘风破浪 剧照 NO.2乘风破浪 剧照 NO.3乘风破浪 剧照 NO.4乘风破浪 剧照 NO.5乘风破浪 剧照 NO.6乘风破浪 剧照 NO.16乘风破浪 剧照 NO.17乘风破浪 剧照 NO.18乘风破浪 剧照 NO.19乘风破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赛车手阿浪(邓超 饰)一直对父亲(彭于晏 饰)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却意外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他在这段经历中结识了一群兄弟好友,一同闯过许多奇幻的经历,也对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长篇影评

     1 ) 给乘风破浪说几句公道话

    1、韩寒是内地新晋导演中难得的具有幽默感的导演,注意是【幽默感】,不是屎屁尿的无厘头,也不是赵本山小品卖傻式的搞笑。

    2、影片确实是直男视角,一群中二少年的热血青春,女性角色基本属于花瓶,韩寒本人也是直男,但直男癌歌曲在影片中占比微乎其微,戏份可以忽略不计。

    3、有时候你不需要考100分,只需要你的对手不及格就行了。《乘风破浪》实在是选了一个好档期,同档期其他影片相比之下真的没法看,这部影片至少能看。

    4、同上一条,相比《后会无期》支离破碎的故事和粗糙的叙事技法,韩寒进步明显,当然,也要感谢同行的衬托,我说的同行是指张嘉佳和郭敬明。

    5、那些曾经将韩寒当作斗士加以追捧,如今又在幻想破灭之后不遗余力黑的人,我只想到了一句话:

    【后来怨恨那么深,只因当初相遇那么美】

    6、选择贺岁档意味着基本上放弃了“深刻”,因为“最低的准入门槛,才可能有最大的流量。”

    7、韩寒选曲的眼光一直很好,从《后会无期》的《女儿情》,到《乘风破浪》的《在雨中》;同样的,郭敬明的选曲眼光也不错,《小时代》差评无数,但《我好想你》人人爱唱。

    这种选曲的敏感性再一次证明了两个人在写作上的天赋,毕竟,敏感性是创造性的一部分。

    8、邓超其实很适合演喜剧,颜值正、也放得开,他本人可能也爱演喜剧,但真的演什么都像他自己;而彭于晏可能是到了瓶颈期了。

    9、作者和作品是两码事;鸡和鸡蛋是两码事;才华和人品是两码事;我们戒不掉爱屋及乌,我们也无法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这都是很悲哀的。

    最后: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你以为人生有很多选择,但你告诉我,正在上映的影片,甚至说这几年每年贺岁档上映的影片,又有几部不是烂片呢?


    以上

    THE END

    Bearkiii

    2017.1.30@荆州

     2 ) 好电影凭什么被如此扭曲

    我不懂为什么评论里那么多诋毁和扭曲,无论如何,在我看来,2017年看的第一部电影很值! 亲情梦想和父亲的梦想,或许是韩寒自己梦的不易写出如此深沉的本子。 有人说全程开车,我不赞同,每个剧本有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试问欧美进口片里那些人家以为就是生活的东西,国人不也从抵制到尊重? 再言内涵,父亲的青春留下的痛楚不想让儿子重演,而儿子因父亲阻拦他的梦想而困苦叛逆,或许正是两个人同样的倔强才使这般。 ktv包厢小姐黑帮,有人说低俗,为何我看到的是作者对于这些的不满和批判。

    大男子主义?直男癌?侮辱女权?我见到的是对爱人最难以启齿的深切的爱。我或许困住你才能觉得你一直在我身边我才安心,或许你为我洗衣做饭才能让我感觉被你宠爱着,我倒认为,这是一个小男孩对于爱情的卑微。

    从儿子和父亲的感情,从儿子对母亲的怀恋,儿子和父亲同样的倔强和重义,最后父亲和母亲的爱情。

    数十次全场爆笑。

    可看到最后我哭了,爱情或是梦想或是亲情或是义气?

    融合生活酸甜苦辣,我看到的是深沉和内涵。

    希望所有观影人能够细细观赏认真感受,千万不要跟风断章取义,白费为了此片用心的人。

    拙见

    以下是我后加上去的

    看着和我一样实在忍不了的人发表影评怒斥水军那些没看电影就打一星没素质的人我很爽。

    看着这部电影分数一点点提高我很高兴。好电影会受住时间考验。

    我相信很多出来说话的人 都没有想要让所有人跟自己一样觉得片子很好,每人三观不同品味不同见解也不同。只是有些没看过电影举着女权大旗跟风的人着实恶心至极。

    每个人各有看法也各抒己见,我尊重那些一星二星却确实言之有理的评论人,但绝对摒弃那些未看电影用舆论说话的人,一部好的电影不仅是导演编剧演员和各种幕后的付出,更是需要好的观众,需要尊重电影的观众。

    最后我就是一新号,豆瓣是有规矩新号怎么怎么了?我就看不下去那些乱说乱抨击的人咋滴

     3 ) 《乘风破浪》:马化腾前传

    文 / 宦宇栋 (公众号:与栋不同)

    我叫马化腾。

    很多年前,我有三个兄弟,正太、太浪和六一。

    我们有一个帮派,因为正好四人,叫四人帮。后来和其他帮派多次火拼,只要对方喊报上名来,我们就会被打的很惨。大家开始严重意识到这个名字会直接泄露我帮实力,于是改名叫“正太帮”。

    正太是我们老大,他告诉我人这一生,一定要被人看得起,冲出去可以做英雄,退回来可以当贵宾。于是我们选择保护歌舞厅和桑拿房。

    作为一个程序员,在当时的日子里,我被大多数人当成怪物,但兄弟们不离不弃。那些个日子里,我跟着他们见了很多世面,出入会所,打打杀杀,伴随我耳边的不是姑娘们的“哥,小心台阶”,就是兄弟们的“靠,小心身后”,经历过很多个日夜,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

    可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里不属于我,似乎有什么事情在等着我。这股力量道不明说不清,可它又是那样的真实可碰。终下决心,我留给他们一封信,决定南下。




    后来听说六一死了,太浪消失了,正太因为故意伤害罪而入狱……

    真是应了那句话。每个少年都有一个拯救江湖的梦,而大多数都迷失在了江湖。

    在这个江湖中,似乎没有我的身份,但我越来越明白,当你把江湖看做刀剑梦的时候,江湖永远都在别处。

    后来正太出狱,我试图找过他几次,都被刻意回避。多发打听,正是因为我当年的离开,正太一直耿耿于怀,时至今日,他都不用QQ和微信。

    可我们终归是要见面的,经过刻意安排,我见到了正太大哥,兄弟情就是这样,三两杯酒下肚,一切如云烟。

    他告诉我当年太浪消失的太突然,为了怀念太浪,就干脆给儿子起名也叫太浪,可他妈的没想到这臭小子长大后和太浪长的越来越像,而且也喜欢赛车。于是很多个日子,当他想起小花的时候,看到太浪这张脸,就忍不住去踹,也禁止他去赛车。

    我似乎听懂了什么,就更不敢告诉他这么多年赞助小太浪赛车的事,只是不停的说着,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他说找个屁,花了所有积蓄囤了那么多BB机,一个都没卖出去,都是因为你。

    再后来他还是没有主动找过我,依然不用QQ和微信。




    当年和我们势不两立的黄志强,被正太弄伤,住了一年院后,地产生意遍布全国,现在眼睛越睁越大,居然做起了杀毒软件。

    因为六一的原因,我一直限制着他,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最大的敌人是当年最不起眼的我。

    前些年因为某活动我们有过见面,他为当年手下绑我的事连忙道歉,并说当年并不是要针对我们,他是出于好意送房子,而正太、六一他们始终意识不到房子的价值,执意火拼,他也是迫不得已。

    他还说到现在他都没能想通一把伞的杀伤力竟会如此之大,六一的死他难辞其咎。

    我说少年懵懂无需挂怀,只是你依然是那个流氓,我依然会想念我的兄弟。生命路上别太嚣张,必要时我会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大家好自为之。




    我叫马化腾。

    我经常会做一个梦,梦里有我、正太、太浪、六一四个人。

    在梦里,我没离开,六一没死,太浪没消失,正太和小花幸福的在一起,他们的孩子长的并不像太浪。

    我们从年年岁岁都在一起,最终从手握大宝剑的少年,变成了喜欢大保健的中年。

    我们没有所谓的帮派,在梦里我无数次的问过正太,什么是江湖。

    正太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我只记得有一次他说,江湖就是:眼睛要有光,将世界的无情与爱看明白,手中要有剑,去保护好我心中的小男孩。

    他还说他也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变成了改变全中国的英雄。

    我说,你别开玩笑了,我哪里能改变全中国,我现在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

    正太兄,你说我们四个人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连一次麻将都没有打过?!

    (完)




    彩蛋


    我叫马化腾。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是1998年,我离开了我的兄弟们决定南下。

    其实当年我根本就没有想着要离开。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我喝了点酒,在亭林镇的转角被一个骑车少年撞到,他连忙扶我起来,并询问我是否安好。我问他,人需要有梦想吗?人一定要有所追求吗?

    少年像是憋了很久的话无人倾诉一般,对我说:要是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气味,那来一趟也只是观光吧。我们不是来观光和临摹的。我们是来留下自己的印记的。

    他虽年少,但字字珠玑。他还告诉我,他也正在写自己的第一本小说,名字叫做《三重门》。

    我还没来得及问他名字,少年便已骑车远去,速度惊人,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我记得那天的夕阳格外耀眼,我摊开地图,闭上眼睛画了一个圈。深圳。

    我决定去追寻我的梦想。

     4 ) 蠢就是蠢,不要浪漫化

    用最近在B站上看到的木鱼水心里面的一句话来回答很多评论里的质疑:在剧本中,一般来说是会有两种方向的素材组成的。一种是非结构化,以真实性来争取共鸣的素材;一种是结构化的,以对价值的隐喻来讲述主题的素材。

    完全非结构化的优秀电影是存在的,比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影片很少有刻意编造的剧作技巧存在,而更像是从生活流中随意(但其实并非随意,而是导演刻意提炼)抽取的一个截面片段。评论里提到的一些日本优秀的艺术电影,也是放弃结构化的叙事设计,而用非结构化的真实生活(但还是要强调,这种真实生活是导演提炼过的、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真实生活)来打动观众。

    完全结构化的优秀电影也存在。往早期说,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都是通过剧作上强烈的并置矛盾冲突,来突显电影主题,感染观众情绪。在当代,比如像《三傻大闹宝莱坞》、《疯狂动物城》、《黑暗骑士》之类的商业片,也会强烈地把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作为基础,并以这个矛盾冲突来衍生搭建自己的整个剧本故事。

    当然更多的好电影,是非结构化素材和结构化素材都各占一定比例,或者说,用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非结构化的素材(这句话比较绕),比如《让纳迪尔曼》。导演用一种极富技巧的手法,将一个中年寡妇完全日常化的三天时光,高度结构化的对比组织了起来,表现了强而有力的主题。

    但总之,我绝对没有看过一部好电影,是既没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的非结构化素材,又没有突显主题、营造矛盾冲突的结构化素材。而这才是《乘风破浪》这部电影我最不满意的地方。韩寒营造的那个90年代末小镇是一个空中楼阁,与真实的时代毫无牵扯和共鸣,也不表现真实的生存困境和人生困境。同时,这部电影也没有营造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缺乏对于主题的提炼。

    《乘风破浪》只有一种情绪化的渲染(通过影片的色调、音乐和摄影氛围所营造)。我承认这种情绪化的渲染,《乘风破浪》是做得不错的,但,你们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更何况,这是一种什么情绪?一种对于自我过去的浪漫化和诗意化,一种自我陶醉,而完全不顾其他人的痛苦和牺牲(母亲的抑郁跳楼自杀)。这种浪漫化、情绪化的渲染,在我看来,就是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这就是蠢。

    ======================================================正文分割线

    春节档的几部电影都有很严重的剧作偷懒现象,显示出了现在国产电影的浮躁,只追逐短期效益。

    比如说《西游2》,设计了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作为主线,一路上遭遇妖怪应该是两人关系发生转化的催化剂,但最后却非常轻挑地放弃了这个主线,直接说我们之前是在演戏骗九宫真人,这就等于之前观众看的内容都毫无意义。

    《功夫瑜伽》也是,按理说主角一行人的不同身份设定,是能够引发很有趣的戏剧张力的。考古学家、盗墓贼、公主,每个人动机不同,原本应该是合作又互相提防的关系(可以参考《加勒比海盗2》里一行人的关系)。但故事也是到后半段,所有人莫名其妙就和解了,尤其是是李治廷一个盗墓贼,说还钱就还钱,冒着生命危险去印度,图啥呢?(成龙为啥一定要拉上李治廷去印度我也是不理解)

    所以我之前说,《长城》的剧本也许是好莱坞三流水准,但国内能写出这种完成度(起承转合都非常规范)商业片剧本的编剧,屈指可数。

    不过,《乘风破浪》跟上面说的这些片子比起来,又不一样。上面说的这些片是有剧作上的意识,只是完成度太差而已。《乘风破浪》是压根儿没有往这个方向去设计的意识。

    所以我之前看《后会无期》的时候就说,韩寒这拍的不是商业电影,这是艺术片啊。但问题是,你拍艺术片,这电影又没啥思想性,那看它图啥呢?

    说《乘风破浪》没有剧作意识,并没有冤枉它。虽然电影开头铺垫了半天邓超跟他父亲的矛盾,但从邓超穿越回过去、与父亲(彭于晏)相见的那一刻起,两人就没有任何矛盾啊。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部商业电影里看到两个主人公之间的人物关系毫无变化、而人物也没有任何变化。彭于晏显然是毫无转变,而邓超穿越后与彭于晏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好哥们儿,根本看不出他之前对父亲的那种憎恨与埋怨(我会觉得,邓超的人物形象,穿越前与穿越后是脱节的)。

    这是剧作的问题,然后来谈思想性问题。《新难兄难弟》是儿子不认可父亲“我为人人”的道德理念,梁朝伟抱着一种更加利己主义的思想穿越回当年那个经济还没有高速发展、街坊关系亲如一家的时代,他的利己主义态度一直是引起矛盾的关键,最后他终于受到父亲的感染而转变了利己主义的态度,认可了父亲“我为人人”的理念。

    而《回到未来》相反,男主角原本有着一对让他不幸的父母:他的父亲懦弱无能、唯唯诺诺、一事无成,而他的母亲则保守、死板、发福。然而通过他穿越回到30年前,也就是1955年,而将历史改变了。他的父亲变成了一个有勇气而成功的人,他的母亲也变得开明而富有生气。

    要么认为现在存在着道德问题,需要回到历史上的过去寻找美好的品德(虽然这往往是一种美化过去的幻想);要么认为现在是一个精神昂扬的时代,可以改变糟糕的过去(《回到未来》拍摄于1985年,那时候里根总统正希望美国人民能重拾自信,从越战和民权运动带来的分裂状态中恢复过来)。

    然而《乘风破浪》两者都不是。影片构造的未来是一个空空如也、毫无内容的未来;而影片搭建的过去,那个诗意的、浪漫化的90年代末小镇,也跟我们历史中真实存在的过去毫无关系。而最大的问题是,韩寒搭建的这个90年代末小镇,究竟传递出了一种什么价值,最终感召了邓超,让他原谅了自己的父亲呢?

    没有。看完全片很难总结出这个小镇的价值是什么。用电影里的话来形容就是,这个小镇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我想静静地时候别人不会问我静静是谁,没有微信朋友圈烦我。

    呵呵。

    那么邓超为什么会原谅父亲的所作所为呢?没有理由。他一穿越回去,就成为了父亲的好哥们儿,加入了父亲的小帮派,然后与父亲一起打架、一起喝酒、一起吹牛逼。

    然后他就完全接受了父亲明知母亲已经怀孕,还为了替好兄弟报仇而打架坐牢、最后导致母亲抑郁跳楼自杀这件事。

    是的,他真的就是这么毫不负责任地如此处理这个情节,我简直目瞪口呆。我本来以为,在剧作上,最后会设计一个误会,或者诸如此类的原因吧,要么是邓超误解了父亲的行为,要么是邓超误解了母亲的行为。

    但是,没有,真的完全没有。邓超明知道他母亲会因为父亲打架坐牢而抑郁跳楼自杀,他最后,没有一丝一毫地犹豫,就跟着父亲去为兄弟报仇,打架去了。

    说起他们那个兄弟的死,也是设计的,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了。我只能说我很同情反派。

    所以一开始因为那首《乘风破浪歌》吐槽韩寒直男癌真的不是冤枉他。在他的世界观里,男人那种男子汉情结、浪漫化的哥们儿义气、以及小镇青年的快意恩仇,是最重要的。母亲抑郁的跳楼自杀,在电影最后连个叙事矛盾冲突都够不上。

    因为邓超从穿越回过去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完全认同父亲了。

    所以,问题绕了一圈又回来了。叙事的问题就是思想的问题,思想的问题也反映为剧作的问题。可能在韩寒的心里面,父亲不让邓超学开车而踹他的那几脚,比导致母亲抑郁跳楼自杀,在叙事矛盾上还严重得多。

    我特别喜欢我友邻的一句话:男孩子都是傻逼。其实大大方方承认这一点,反而还可爱一点。蠢,还要自我浪漫化,弄得自己像个英雄,就不光是蠢了,还可恶。

    韩寒眼中的六一,大概就是观众眼中的韩寒吧。

     5 ) 你妈的名字。

    注意:有剧透。

    赛车手徐太浪从小对父亲徐正太怀有怨恨。他通过车祸这一经典穿越方式回到了父亲的年轻时代,重新认识了父亲,发现他也曾经有过潇洒不羁的热血青春。徐正太不仅和未来的互联网大佬谈笑风生,自身也具备成为富豪的潜质。遗憾的是他和真正的成功人士总是差一点点。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王健林开电影院,他开录像厅;雷军卖手机,他卖BP机。这种商业眼光上的偏差导致徐正太没办法像哥谭市的布鲁斯韦恩那样做生意和打击犯罪两手抓,只好做个乡村蝙蝠侠,专心经营自己的正太帮。秉持着“歌舞厅里只唱歌,桑拿房里就洗澡”这种类似于“实现[哔]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徐正太到处打抱不平,因此树敌无数,最主要的对手是镇上的小混混罗立,以及罗立控制下的帮派,简称罗立控。

    其实加入正太帮的徐太浪原本有机会自立门户创立自己的帮派“人妻控”。但是关键时刻他却发现了隐藏在自己妈妈姓名里的秘密,及时踩了一脚刹车,避免了做出会让他羞愤到想要自插双目的事情,也顺便通过了具有强烈牛头人情结的变态老爸设下的终极考验,成功转正。

    阿正和阿浪越走越近,难免疏远了帮中其他兄弟。正太帮一位始终未能进入核心管理层的成员为了向老大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跑去找无良地产商单挑,结果惨死在敌人手上。这个冲动的热血儿童名叫六一,是五一的儿子。好在他爸的名字是劳动节而不是相隔不远的青年节,要不然他这个做儿子的名字还真不好起。

    为了给兄弟报仇,阿正来不及享受新婚后的甜蜜生活,就带着阿浪找上门去。最终亦父子亦兄弟的两人联手制裁了无良地产商,阿正却也身陷囹圄。临被逮捕之前,阿正向阿浪托孤,并且表示自己有一个大宝藏。阿浪被阿正留下的巨额财富惊呆了,意识到这活儿他妈的没法儿接,于是又穿越回了自己的时代。

    -------------------------------------------------------------

    《乘风破浪》是韩寒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与其他作家转型导演的同行不一样,他没有选择改编自己的小说作品,而是坚持拍摄全新的原创故事。只不过这次新片的原创性却遭到了质疑。许多观众在看过《乘风破浪》后都惊讶于该片和香港电影《新难兄难弟》在结构和创意上的相似性。都是一个不理解父亲的儿子穿越回父亲年轻时代然后父子成兄弟的故事、儿子都用一首歌曲来帮父母感情升温、父子之间都有一个前面搞笑后面煽情的默契手势、大反派都是无良地产开发商、甚至都恶搞了一个尚未发迹的未来富豪作为片中彩蛋……如果说只有一处相似还算得上巧合,这么多相似之处一起出现,恐怕借鉴的力道就有点过猛了。可是正当围观群众纷纷搬了凳子、切开西瓜静候《新难兄难弟》方面有人能站出来手撕韩寒时,该片导演陈可辛却发文表示了对《乘风破浪》电影质量以及韩寒导演才能的肯定,这相当于把事情的性质钦定为“致敬”,原本想看陈可辛怒斥韩寒抄袭的网友们一时间都感到无比扫兴。

    其实以今时今日韩寒所能调动的资源,要买下《新难兄难弟》的版权进行堂堂正正的翻拍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后续的抄袭争议可以一早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乘风破浪》里那些相似点的出现也会显得更名正言顺。但是那样又怎么对得起韩寒身上的天才光环呢?毕竟他连自己的小说都不屑于改编,怎么可能翻拍别人的剧本?要拍就拍原创故事!至于《乘风破浪》片尾那段感谢语,名为“致敬”,却看不出多少谦恭来,反而隐隐透着要挟和算计的意味。跟《新难兄难弟》一起列出来作为“致敬对象”的还有《回到未来》《终结者》等经典电影,把它们摆在一起,仿佛是在提醒《新难兄难弟》的主创们,别忘了你们也是受到更早之前的经典穿越题材影片启发,既然你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我如今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肩膀上,也无可厚非。

    以陈可辛导演在业内的地位,肯定不存在被威逼而做出违心表态的可能性,当然有没有被利诱就不知道了。但既然他作为被借鉴的正主儿没有追究,那么我们这些围观者也不必再皇帝不急太监急地揪着两部电影相似这一问题不放了。反正这电影的黑点也不止这一处而已。只不过其他黑点在我看来相比刚才说的抄袭嫌疑,庸人自扰的味道更强一些,甚至有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感觉。

    这部电影的插曲《男子汉宣言》一发布就被抨击为“直男癌之歌”,这一点实在有些让人哭笑不得。那首歌与其说是在为压榨女性的直男癌张目,倒不如说是站在这部分废柴男性的角度进行自黑。对这种歌曲表现得大惊小怪,就未免有些太不解风情了。这部电影是不是直男癌我不知道,但既然它的导演和编剧是个直男,那么影片难免会受创作者个人风格和趣味的影响而带有点直男色彩。影片也确实存在着女性角色刻画单薄等问题,这是应该改进的地方。但这些不足之处顶多算是考虑不周,却还不至于真的是对女性怀有恶意。反倒是一些刻意讨好女性观众的电影,比如近年来迪士尼的几部动画电影,在我看来有明显的丑化男性的倾向。

    就算是政治不正确,我也得说,关于《乘风破浪》和韩寒的直男癌争议,根本就是一些营销号打着“女权主义”旗号进行的碰瓷行为。但是看透了这一点的网友在反击时可能一不小心扩大了打击面,这却是正中那些暗中搞事情的人的下怀了。正是因为“女权主义”的旗帜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实现平权才更显得刻不容缓。只有真正实现两性平等,那些假借女权主义旗号兴风作浪的傻逼才无所遁形,大家才会意识到,女人的敌人不是男人,人类共同的敌人是蠢人、恶人。

    另一项关于《乘风破浪》的争议在于它短暂的拍摄周期。许多人指责韩寒是拿一部三个月赶工出来的电影骗钱。说这种话的人大概都相信加班是第一生产力。讨论一部电影是不是骗钱之作,应该是看它的质量而不是拍摄时间长短。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平均三个星期就能拍出一部片,质量也不见得比现在内地的华语片差多少。之前有的电影前前后后拍了十几年,结果上映以后挨骂了,现在韩寒三个月就拍完,又挨骂了。时间太长太短都不行,所以国内观众在持久度方面的偏好到底是怎样的呢?

    忽略前面这些场外因素去看电影本身,《乘风破浪》在它上映的档期确实是整体上质量最佳的一部影片。熟悉韩寒文字和之前电影作品的观众能从这部电影里清晰地辨认出他的寒式幽默,那是一种不激烈不夸张、狡黠中掺杂着一丝智商优越感的表现方式,是属于韩寒的味道。

    电影中韩寒最爱用的搞笑技法是“当场打脸”,比如寻人的搜救犬下一秒自己跑丢了、自称还是儿童的六一却是KTV公主的回头客、被夸孝顺的阿正下一秒就被证明是拿亡父的遗像来当保险柜用、大力出奇迹的走样版“三矢训”等等,都通过迅速的反转和观众预期落空来制造幽默效果。只有勤动脑而且本身脑子比较好使的人才有办法像这样不停逗笑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韩寒确实比起国内大部分电影人都要出色太多了。

    《乘风破浪》给人的感觉有些类似2015年的热门影片《夏洛特烦恼》,都是充满服务精神、努力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喜剧片,只不过《乘风破浪》的后劲儿要更弱一些,从婚礼开始基本就没什么笑点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导演追求有笑有泪的喜剧高级境界所以在后半段转换了风格,我却觉得这是单纯地编不下去了。

    虽然电影剧情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各种人物的各种谜之动机推动着,但前半段因为足够好笑,所以观众也不会计较太多。可是从六一之死开始,电影就呈现出一种导演不顾一切地把剧情走向往预设的结局上硬掰的感觉。六一主动招惹大反派黄志强这里还好理解,毕竟六一是傻子,他做事不需要太可信的动机。可是黄志强不是傻子。如果说他势力大到可以只手遮天,杀人就像踩死只蚂蚁一样轻松,那也罢了。但他明明也要大费周章地准备跑路,因此还耽误了生意,为什么还要豁出去跟一个傻子一般见识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因为导演必须要给徐正太一个犯事坐牢的机会,谁让他的命运早就注定了。

    本片男主角徐太浪可以算是最缺乏上进心的时空穿越者了。别人穿越回过去都会尽可能利用自己掌握的未来信息而努力争取做出一番改变,徐太浪却是明知父母的悲剧命运却没采取任何有效手段去阻止。他在过去唯一一件花了不少心思在做的事情就是勾引老爸的未婚妻以保证自己顺利出生,结果后来还发现是个大乌龙。他放任自己父亲胡闹,放任母亲轻生,除了见证自己父母年轻时的生活之外,没有达成任何成就。只能说徐太浪还真是个安分守己的时空旅行者,大老远穿越回去一趟,真的就是单纯去观光旅游的。

    剧情方面最令我在意的还是女主角小花的结局。这么一个气场直逼歌舞伎町四天王的人物,怎么看都不觉得她会抛下幼子轻生。想来想去,果然那一床的BP机才是在精神上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6 ) 韩寒笔下的人物,永远只是自己

    讲真,韩寒不适合写小说,也不适合做导演。

    在我看来,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他应当能做到架构出一个空间,并在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填充进形形色色的,性格经历与价值观迥然各异的人物。而《乘风破浪》和《后会无期》共同的问题在于并没有构建出这样一个格局,而只是着重于一个时代里的几个小人物。如果韩寒能把这几个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也能够撑起整个故事。但最要命的是,韩寒并不具备塑造人物的能力——他所塑造的所有人物,归根结底,都是韩寒自己。

    韩寒的两部电影里的主人公们其实都有韩寒自己的影子。马浩汉也许体现了他热衷闯荡的一面,江河体现了他颓废男文青的一面,阿浪则干脆和韩寒本人一样是一个赛车手。韩寒导演电影里的男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落魄,叛逆,且有些不安现状的,理想化了的小人物。而他笔下的女人,大抵总有些浪荡的意味,苏米初见江河,是以一个小姐的身份;而小花……我不认为一个正经姑娘会帮着自己的男朋友如此考(se)验(you)男朋友的小弟——更何况那其实是她的亲儿子。这让我想起古龙,有人说古龙只能写好浪子和妓女,而对于正人君子与大家闺秀的描写则比较苍白。但古龙的小说自有其引人入胜之处。而韩寒的电影里还有些什么呢?除了角色各异的“韩寒”们说着一些韩寒式的台词,以及偶尔冒几句能博人一笑的网络段子……好像真的没什么了。

    我并不是说人物不能体现作者。毕竟福楼拜也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但此我非彼我,爱玛首先且的确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她同时体现了人的潜在欲求的外化,是具有普遍性的。而韩寒电影里的人物则只是一个又一个空洞的模版,机械地重复着导演为其规划的台词,只是为情节与中心服务的傀儡,形象远远谈不上丰满。

    再说情节,情节的槽点更多,且不说穿越的套路几年前就被用烂了,电影里打的父子温情牌……从小缺少母爱的男主从不了解父亲 到车祸穿越经历了父亲的过去 从而了解父亲的故事——这剧情还能更滥俗更小学生作文一些吗?不能了吧。更不能忍的是抄袭,电影明显抄袭了陈可辛导演的《新难兄难弟》,以及《回到未来》等电影,连故事的基本框架都类似。不要觉得在百科里写明了“致敬xx电影”就不是抄袭,难道郭敬明在《爵迹》电影开头加一句“致敬fate”就能实现自我洗白了吗?抄袭就是抄袭,不必为这种行为冠以“致敬”二字。

    当初《后会无期》上映,一大波人纷纷站队,一些人捧郭敬明,另一些人支持韩寒。他们似乎觉得站了两者之中的一方即可证明自己高于另一方的立场与态度。但在我看来,韩寒与郭敬明二者,并没有外表看上去那样迥异的差别,甚至于他们是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站任何一方的队都无法证明你的逼格。新概念作文大赛所能培养出的,永远只能是热衷圈钱的青春作家,而绝不可能发掘出冷峻的思想者。

     7 ) 什么时候“三观”成了评价一部电影的标准?

    原文有修改: 前一阵子《情圣》上映,很多人给差评理由是“三观不正”,一口一个“呸!直男癌电影”;《太空旅客》上映很多人说“三观不正”;昨天韩寒电影《乘风破浪》发布主题曲MV《男子汉宣言》又被口诛笔伐,理由也是“三观不正”。

    不知道什么时候“三观”成了评价一部电影的标准? 国产恐怖片不能有鬼;建国后动物不能成精;罪犯必须绳之以法这些都是三观极正的电影标准但为什么遭到绝大多数人嘲笑?因为所谓的标准毁坏了电影生态多样性。这本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非要强行渲染成黑白,难看!

    那些正在把自己理解的“三观”强加在电影之上的人,与一直被你们唾弃的广电总局何异?我倒是同意一句话:不是三观不正,是与你三观不合

    你喊着电影三观不正就是不好的样子,让我想到一群戴着红袖标的娃娃兵对文人说:你写的书内容是走资派!必须打倒。批评一本书如果没有能力站在文学的高度,你可以说它语句不通顺、有错别字甚至说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都行,这都是对书本身的评价。就好像批评王菲演唱会你可以说歌者走音,可以说演唱会不用心甚至可以说灯光舞美不协调,但你说她“一女三夫”你这不欠干吗?批评电影,故事、剪辑、配乐、镜头、表演,可评价的太多,但“三观不正”不是电影应该承受的毁誉。

    一部电影三观再不正它也可能是好电影,三观再正该是烂片还是烂片!

    《七宗罪》三观正吗?如果正的话就不会开枪!

    《天空之眼》三观正吗?如果正的话就没有纠结!

    《甜蜜蜜》三观正吗?如果正的话,他黎小军可是有妇之夫!

    《七月与安生》,谁再跟我说抢男友是三观极正,我可祝你鸡年大吉啊!

    《驴得水》三观正吗?

    《天注定》三观正吗?

    《夺命金》三观正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此处不接受讨论,不需要告诉我哪部你觉得很正,哪部你觉得好看哪部不好看,举例子的目的是说明:三观不正也可能是好电影,再正该烂还烂,发现会删除)

    我还告诉你,所有鬼片都是三观不正!

    ……

    如果非要把三观正不正作为评价电影好坏的标准,以上都应该被扔垃圾桶。所以我不是在教你识别哪部电影三观正哪部不正。正与不正都不是电影好坏的标准,拒绝用三观绑架电影!

    看一部电影要政治正确又要法律正确这不多说, 现在要道德正确还要三观正确,又要红又要专。你能想象到时在荧幕上看到将是什么样的电影?

    今天美国女性走上街头为自己的正当权益做实质斗争,我们的网民却纠结在电影和歌曲怎么不以我为主了、怎么不取悦我了?

    这两年我国电影审查制度的进步实实在在看得见:《驴得水》、《我不是潘金莲》、《血战钢锯岭》……宽容度在逐渐增加。

    就说正在上映的《降临》剧情强行黑中国一波但还是能一刀不剪地引进,说明开放太多。我是要为这样的电影市场鼓掌,而不是用匪夷所思的批判标准让现有的一切一夜回到解放前。

    您说呢。

    注:文章原载于公众号“电影的山南水北(dydsnsb)”欢迎搜索关注,禁止转载。

     短评

    乡村蝙蝠侠、二代身份证、牛爱花、四岁怎么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出柜吧老公…依然爱抖机灵的韩寒,奉献了2017版《重返20岁》《夏洛特烦恼》。

    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这部电影中演技最好的是周润发和张国荣。

    7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想到西游。四个小镇青年魔幻的取经之路也是“一次离别”。有人从长发牛仔少年变成躁郁中年,有人从格格不入的困顿者踏上火车改变世界,有人肩插双刀壮烈去往天国,有人穿越过去与父和解与母相见。最痛快的并非修成正果,而是路上风搏浪破。并肩同行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友谊长存。

    8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2星半,讲不好故事请再多人救场也没辙,衔接性非常差,更像段子的拼凑,抖小聪明,这一问题在上一部电影中已经显现,这一次韩寒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走到这一步,韩寒就离电影越来越远了。好评全给片中个别演员的表现,让我有看下去的动力。另外,国内跨界导演拍电影哪是选演员啊,根本就是拼朋友圈。

    13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虽然电影像是一个超大型的段子,以及透露着很直男癌的审美。但是选择的电影主题和表达方式确实用心琢磨过,精心设计过的。故事拯救一切,这个故事设定和趣味性的表达,嬉笑间情感满满,尤其是最后一幕,所有人都笑了,我却眼眶湿了。到这一部,的确对韩寒刮目相看了,有点导演的样子了。

    1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一年下来能让我入戏的影片不多,这是其中一部,超乎意料多的笑点+与《火锅英雄》类比的质量,值得一刷再刷。

    20分钟前
    • 钝刀
    • 力荐

    父子和解的旧瓶,装的笑话能让人发笑。高华阳从《后会无期》开始就一直演傻子,导演你对他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小花和阿浪说话的杂货店门口,感觉下一秒会有袁泉杵着台球杆出来。韩寒的电影有种能把女演员拍得很美很文艺的魔力,从王珞丹到赵丽颖,风尘也是清纯的。PS:电影里只放了一首《男子汉宣言》

    24分钟前
    • 弥生
    • 推荐

    1993年,香港有部电影叫《新难兄难弟》,梁家辉是彭于晏,梁朝伟是邓超,刘嘉玲是赵丽颖。

    25分钟前
    • 十三
    • 还行

    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转战大屏幕的韩寒依然是不变的青年领袖,只不过他已变换不同方式诠释他的抱负。透过预告片的管中窥豹,以及未映先火的好评,已然被属于90年代小镇青年的似水年华所吸引,父辈讲述过的故事更无可避免在脑海溯流,那份青春的燃情,那份兄弟的温暖,那份亲情的感动……大年

    29分钟前
    • 醉卧浮生
    • 力荐

    一个疑问,邓超住哪?

    30分钟前
    • 🍳
    • 还行

    韩寒的电影就和他开的餐厅一样,看上去都还行,但你就没法说“真的好吃”。

    33分钟前
    • mumudancing
    • 还行

    一边嫌弃孩子气,却又迷恋少年感。

    35分钟前
    • Bleaksea
    • 还行

    有人觉得写小镇青年就是有情怀,韩寒拍的是自己,你对这个故事有共鸣,也许喜欢都是自己脑补的吧。从导演的角度讲,韩寒确实很努力的在学习,有长进,但始终还是个门外汉,对于剧本,这个故事已经是一个套路模式了,已经被人讲了很多遍,比如《新难兄难弟》,但最后剧本在人物动机上还是出了问题。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正片比预告片好看系列,相对上一部<后会无期>成熟了不少,叙事少了些文字化,讲故事够接地气儿。韩寒很文艺的拍了一部纯喜剧,并且笑点和BGM都很韩寒。剧情既狂放不羁又残酷温婉,算是春节档同期的一股清流。唯一不足的是剪辑有些碎,3.5。

    38分钟前
    • 曾海绵🌈
    • 推荐

    韩寒很聪明,能依稀看出他以前小说里的情怀。虽然整个片子n多桥段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拿小时代来侮辱韩寒还是很不厚道的…

    41分钟前
    • 榉树
    • 还行

    你看,有些东西终将逝去,与其拼命留住却留不住,不如就别送了,谁也不必跟谁过不去,漫长的一生中,只是抵抗时间摧残就够受的了,还有什么事不能原谅呢。看完心里有快乐的伤感,谢谢韩寒。

    46分钟前
    • 宋小君
    • 力荐

    接近4星。挺意外的,比《后会无期》顺畅多了。一部致敬90年代的无厘头段子集锦。可以剪得再细致一些。孙伊涵居然出演了,完全没看出来。

    51分钟前
    • 小A
    • 还行

    四平青年版的《新难兄难弟》,父辈不懂你的时代,正如你不懂他们的年代,代沟就是时间的鸿沟。韩寒的文艺痞气和小聪明很能驾驭这种小镇题材,家乡和爱好也都得到了施展。但仅仅可以归为一出不错的小品,毕竟“穿”的方式欠缺合理性解释,“穿”的动力欠缺情节驱动力,“穿”的结果欠缺蝴蝶效应的涟漪。

    5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很韩寒式怀旧主义审美观,我是没看出任何直男癌取向。赵丽颖演一个八十年代小镇姑娘真好看啊。

    54分钟前
    • bamboo
    • 推荐

    就像片尾感谢的那几个电影,借用了很多好梗,所以片子起码基础很好,不过执行也就正常吧,亮点并没预期那么多,略潦草。因为父子关系始终是我的软肋,所以还是有点小感动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